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相關工作要求,宜賓市緊緊圍繞建設全市統一、全國一流、跨行政轄區(qū)的區(qū)域性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奮斗目標,深度融合制度建設與技術創(chuàng)新,積極構建公共資源交易“一網三平臺”,抓實四項舉措,打出一套減負降費組合拳,優(yōu)化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營商環(huán)境更優(yōu)化。
一、推行開標“不見面”,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運用信息技術緊急開發(fā)建設網上不見面開標系統,將傳統的物理開標場所改變?yōu)榫W上開標大廳。投標人登錄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選擇所參與的項目進入在線開標界面便能遠程參與開標。實現文件解密、異議詢問、簽署開標文檔、評標在線澄清、政府采購項目談判和多輪次報價等全流程電子化,投標人在家即可參與項目開標評標活動。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已實施不見面開標服務項目1089個,占總項目數近70%,約為16636家投標人節(jié)約交通、食宿、差旅等成本1663.6萬元。既推動了交易流程公開透明和信息共享,切實降低了交易的制度性成本,又實現了疫情反彈形勢下的有效防控。
二、推行評標“分散評”,切實提高資源共享實效
開發(fā)建成“宜賓市異地遠程評標協作平臺”,并優(yōu)化完善異地遠程評標系統。市公共資源交易通過監(jiān)控實時傳輸評標畫面,專家通過電子化交易評標異地遠程視頻終端實現自主在線就近選擇評標地點、在線簽署評標報告、遠程在線監(jiān)督、在線結算勞務費、語音實時交互等,實現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分散評標,最大限度隔離招標人、投標人、評審專家,打破地域空間限制,有效杜絕“熟面孔”等人為干擾,提高異地遠程評標工作效率和資源整合共享實效。2021年以來(截止至8月30日),開展異地遠程評標448宗,中標(成交)價76169.75萬元。其中,市內政府采購異地遠程評標382宗,中標(成交)價43745.18萬元;省內市外異地遠程評標65宗,成交價32424.57萬元;成渝跨區(qū)域異地遠程評標1宗,中標價67%(費率招標)。為各級交易平臺節(jié)約等待評審專家時間600個小時,約節(jié)約評審專家差旅費6萬元。
三、推行保函“在線辦”,切實減輕企業(yè)資金壓力
制定包括保證保函實施范圍、保函類型、承保主體、實施方式等方面內容的保函配套制度,修訂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和政府采購項目電子招標文件范本,進一步明確由投標人自行選擇保證金繳納方式和承保機構。開發(fā)建設金融服務平臺,并與宜賓市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平臺、承保機構保證保函業(yè)務平臺進行對接,全力推廣應用電子保函,實現投保咨詢、訂單生成、資料審核、保費支付、保函下載打印、退保、理賠、電子發(fā)票出具及下載打印等全流程在線服務。自2020年4月—2021年8月,共14103家投標人使用保證保函方式遞交投標保證金,為1116宗項目釋放投標保證金59.66億元。
四、推行證書“網上辦”,不斷提升滿意度與獲得感
開發(fā)數字證書在線辦理平臺、制定數字證書辦理工作規(guī)程,企業(yè)和個人可通過宜賓市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進入“證書簽章統一管理平臺”,在線提交數字證書及電子簽章辦理申請材料、網上支付辦理費用,經審核基本信息及辦理申請材料后,通過網上自助辦理即可實現數字證書全流程在線“網上辦”,真正實現投標人由“最多跑一次”向“零跑路”轉變。今年上半年,在線辦理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業(yè)務共1564筆,預計為企業(yè)節(jié)約交通、食宿等成本性費用156.4萬元,切實提高了交易主體的滿意度與獲得感。
來源:四川省政府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