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校欲采購一組通信實驗平臺。學校要添新設備,本是喜事一件,然而該校領導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組設備的采購讓學校惹來了諸多非議。
“半路殺出程咬金”
為應對此次采購,該校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找相關供應商就相關產(chǎn)品的質量、價格做了大量的調研,大概心底的價位也基本確定下來。前期調研的程序走完后,該單位通過政府采購中心發(fā)布了公開招標公告。因在前期調研過程中,一些供應商已經(jīng)初步知道了該校的心理價位和品牌意圖,覺得自己無法滿足采購人要求。再加上此類設備生產(chǎn)廠家本來就不多,公告發(fā)布后,只有2家供應商前來購買招標文件參與投標。再次發(fā)布公告,結果還是這2家供應商應標。
就在這時,麻煩開始逐步顯現(xiàn)。按照當?shù)氐囊?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屢次響應不足三家,可以改為競爭性談判或其他方式采購??墒?,該校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項目繼續(xù)完成。
原來在前期調研中,該校和一家中意供應商不斷進行討價還價,結果供應商給出了非常大的優(yōu)惠,整體價格比當前市場的平均價格低了100多萬。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參與投標的另一家供應商報價竟然更低。如果此時采購人宣布選擇價格較低的那家供應商中標,麻煩也就到此結束了。但因前期學校方面和那家自己中意的供應商溝通得太深入,對價格討論得太“透徹”,使得雙方都以為合作已經(jīng)基本達成,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購人確定價格高的供應商中標,于法、于情、于理說不過去;確定價格低的,原來那家又有意見--“你殺價殺了數(shù)次,我也答應降價降到你提出的價位,結果怎么還是一場空。難道是在拿我們開涮?”
“深入摸底”惹麻煩
左右為難的采購人為此煩心不已,試圖尋找種種解決之道。他們甚至找到了采購監(jiān)管部門,要求以因響應不足三家為由審批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采購。鑒于該產(chǎn)品不滿足“惟一性”、“急需性”等單一來源采購的要求,監(jiān)管部門不予簽批。直到現(xiàn)在,這組通信實驗平臺的采購仍然未果。
采購人為了采購圓滿進行,事前摸底的做事態(tài)度應該給予認可。但這個案例中采購人錯誤的根源似乎也在于摸底工作做過了頭。過頭表現(xiàn)之一在于采購人在摸底過程中,把自己的一些主觀意愿表現(xiàn)得太過明顯,讓本就為數(shù)不多的供應商早早就沒了參與投標的意愿;過頭之二的表現(xiàn)在于招標公告還沒發(fā)出,采購人就與供應商就價格問題進行了太過深入的溝通;過頭表現(xiàn)之三在于出現(xiàn)問題后,采購人還試圖通過改變采購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此提醒廣大采購人,摸底工作要做,卻也需要掌握好一個度的問題。細致過了頭,很可能事與愿違,使整個采購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