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競談和單一來源采購適用范圍
74號令第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競爭性談判是指談判小組與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就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事宜進行談判,供應商按照談判文件的要求提交響應文件和最后報價,采購人從談判小組提出的成交候選人中確定成交供應商的采購方式。"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選擇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它的適用范圍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要素和步驟是:談判小組→談判文件→響應文件→最后報價→成交候選人→成交供應商。
74號令第二條第四款規(guī)定:"單一來源采購是指采購人從某一特定供應商處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采購方式。"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適用范圍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要素是:采購人→特定供應商。
詢價適用于定型產品或標準產品
74號令第二條第五款規(guī)定:"詢價是指詢價小組向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發(fā)出采購貨物詢價通知書,要求供應商一次報出不得更改的價格,采購人從詢價小組提出的成交候選人中確定成交供應商的采購方式。"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詢價采購方式的適用范圍只有貨物,詢價采購方式的步驟是:詢價小組→供應商→一次報出不得更改的價格→成交候選人→成交供應商。74號令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詢價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應當完整、明確,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政府采購政策的規(guī)定。這就明確地告訴人們詢價采購貨物的對象是定型產品或標準產品,即對產品(或零件)的類型、性能、規(guī)格、質量、所用原材料、工藝裝備和檢驗方法等規(guī)定統一標準而生產的產品,如交通工具、電器等。
拓寬非公開招標方式適用情形
74號令第三條規(guī)定了采用競爭性談判、詢價、單一來源采購三種非公開招標方式的適用情形:"(一)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且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服務;(二)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外、采購限額標準以上,且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服務;(三)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經批準采用非公開招標方式的貨物、服務;(四)按照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政府采購工程。"以上條件與《政府采購法》比較,有了更多的可操作空間,適用的范圍更大一些,一方面可以是集中采購目錄內的,而且也可以是集中采購目錄外的;另一方面,可以是公開招標限額以下的,也可以是公開招標限額以上的,當然限額以上須要報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批準,這與《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是相同的。
增加主管預算單位話語權
74號令第四條規(guī)定"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服務采購項目,擬采用非招標采購方式的,采購人應當在采購活動開始前,報經主管預算單位同意后,向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申請批準。"這里沒有包括工程,因為《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工程采購適用招標投標法。
另外,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不僅要報設區(qū)的市州政府財政部門批準,還要報主管預算單位同意,這對于加強預算管理、增強預算意識非常重要。列入部門預算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它單位的收支預算稱為單位預算。單位預算是國家預算的基本組成部分。
各級政府的直屬機關就其本身及所屬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年度經費收支所匯編預算的負責部門稱之為主管預算單位,這在該令第六十條已經闡述清楚。增加主管預算單位的話語權,這是因為大部分采購人隸屬于某行政機關,如果沒有主管預算單位的介入,將會導致財政預算資金失控。
保密要求得到強化
74號令第六條規(guī)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政府采購法和本辦法的規(guī)定組織開展非招標采購活動,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證評審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影響評審過程和結果。"74號令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談判小組、詢價小組成員以及與評審工作有關的人員不得泄露評審情況以及評審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政府采購保密要求在74號令中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專家組成更加合理
74號令第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貨物或者服務采購項目,或者達到招標規(guī)模標準的政府采購工程,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應當由5人以上單數組成。"這是對《政府采購法》關于談判小組組成人員數量的深化,也體現了對競爭性談判方式的重視。
另外,專家可以從政府采購專家?guī)熘谐槿?,也可以經主管預算單位同意,可以自行選定評審專家,并特別規(guī)定復雜項目可抽取一名法律專家參與。單一來源采購沒有規(guī)定需要多少人員組成單一來源采購談判小組,對于節(jié)約采購成本很有好處。
采購周期有效縮短
74號令第八條第一項規(guī)定:"(一)確認或者制定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的"確認"二字,不僅賦予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一定的采購文件、詢價通知書編制權,同時也大大放寬了先行成立談判小組或詢價小組然后制作談判文件和詢價通知書的空間,顯得較為靈活,應該是可取的,也是對《政府采購法》合理有效的詮釋。
如果嚴格地依照法律規(guī)定,組成談判小組→制定談判文件→談判→確定成交候選人→推薦成交供應商,這樣做合法性強,但靈活性較差。但采用上述做法,則減少了許多的采購成本,僅談判小組只要對談判文件進行確認無不合理條款就可以直接進入談判階段,縮短了采購周期。這也是74號令一大亮點。
另外 74號令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從談判文件發(fā)出之日起至供應商提交首次響應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個工作日。過去借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做法,不僅體現不出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的優(yōu)越性,也令采購人或供應商為漫長的等標期而頭痛。詢價采購也是如此。而單一來源采購之前需公示5個工作日,是因為方式特殊。
反傾向性要求十分鮮明
74號令第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不得要求或者標明供應商名稱或者特定貨物的品牌,不得含有指向特定供應商的技術、服務等條件。"這里與《政府采購法》和《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是遙相呼應的。但單一來源采購方式不在此列。
推薦供應商方式多樣化
74號令第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通過發(fā)布公告、從省級以上財政部門建立的供應商庫中隨機抽取或者采購人和評審專家分別書面推薦的方式邀請不少于3家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參與競爭性談判或者詢價采購活動。"這一條款的提出,不僅給了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較大的活動空間,而且也是對《政府采購法的理性解釋,因為在現階段,沒有現成的供應商可供選擇的話,勢必要影響政府采購項目的實施。
投標保證金數額增加符合實際
74號令第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保證金數額應當不超過采購項目預算的2%。"這是因為非公開招標方式的預算數額一般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保證金數額太小失去了信用保證的作用,比《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限定的1%的保證金多一倍也是很有必要的。
供應商只有兩家可申請談判
74號令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公開招標的貨物、服務采購項目,招標過程中提交投標文件或者經評審實質性響應招標文件要求的供應商只有兩家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按照本辦法第四條經本級財政部門批準后可以與該兩家供應商進行競爭性談判采購,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招標文件中的采購需求編制談判文件,成立談判小組,由談判小組對談判文件進行確認。符合本款情形的,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五條中規(guī)定的供應商最低數量可以為兩家。"這是借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的做法,使采購更具可操作性。
談判小組權限得到增加
74號令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在談判過程中,談判小組可以根據談判文件和談判情況實質性變動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要求以及合同草案條款,但不得變動談判文件中的其他內容。實質性變動的內容,須經采購人代表確認。"談判是要談得買賣雙方均滿意才好,如果買不到產品或服務,還不修改談判文件,勢必影響采購人的工作。
而《政府采購法》僅僅只對實質性條款的修改要書面通知每一個參加投標的供應商,而沒有闡明實質性條件的范圍,這又是74號令的一個亮點。
另外,對于需要經談判由供應商提供最終設計方案或解決方案的,可以采用票決和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推薦3家以上供應商。
談判輪次不受限制
74號令自第三十三條至三十四條,對談判過程沒有著墨過多,只要求有"最后報價",這無論是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或供應商都有益處。也就是說,只要不違反《政府采購法》的規(guī)定,可以敞開胸懷與供應商進行談判,談到"花兒謝了"也未嘗不可。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 作者:劉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