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為何如此“任性”?
http://www.zhuyuchen.cn/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4年12月22日
人民網(wǎng)南通12月18日電 (記者王繼亮)2013年底,江蘇如皋市政府采購了30輛電動汽車,但時至今日,除少部分投入使用外,大部分被閑置近一年,部分已投入使用的汽車也是故障頻發(fā)。相關負責人稱,他們使用的采購車輛存在制動故障及行駛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等問題,經(jīng)過四五次維修仍不能正常使用。(2014年12月18日人民網(wǎng))
政府采購曾被稱為“陽光采購”,招投標、低于市場價、高效率、優(yōu)質(zhì)采購、服務良好。然而,政府采購已是腐敗重災區(qū)、商業(yè)賄賂集中地,打擊商業(yè)賄賂的六大重點領域,赫然在列。防腐措施變成腐敗重地,新生事物變新腐事物,真是讓人不可理喻。
馬克思說過,有300%的利潤,人們就敢冒殺頭的風險。一些地方政府采購競標,比的不是價格、不是質(zhì)量,而是關系。買的東西次一點,供應商賺一點,回扣拿一點,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購的“三點”規(guī)律。少數(shù)負責采購的公職人員甚至會和供貨商“共謀”賺取差價。在利益誘惑面前,“天價”采購讓“拿回扣的手”坐享“漁翁之利”,“黑心”采購讓“以次充好”找到了“出路”,“虛假”采購使得“變相福利”得以“虛假報賬”……政府采購亂象叢生就不難理解了。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法治藍皮書(2013)》中關于“政府采購”的信息顯示,部分地方政府采購辦公用品過程中,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場價格。一臺普通的臺式電腦,政府采購價達到驚人的9萬多元,而市場價不過才2000多元。
權錢交易的“暗箱操作”在動搖著公眾對公共采購的信任,政府采購行為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有效的政府采購制度,來源于科學、審慎和合理的預算編制。新加坡一直奉行“以收定支,審慎理財”的政府采購原則,杜絕大手大腳花錢。澳大利亞為了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甚至對一枚螺絲釘?shù)牟少?,都會要求采購申請人作出全面的回答,隨時接受審查委員會的質(zhì)詢。巴西和德國都有針對預算編制的獨立審計機構,而美國則多設了兩個門檻,預算要授權,撥款也要授權,不是預算一過就可以隨意花錢。這樣的結果,保障了預算資金來源的透明和預算采購使用的信息充分化。
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要讓納稅人看得見,還要接受納稅人的評議,否則,政府采購還會繼續(xù)“任性”下去。相關調(diào)研顯示,不少地方政府采購平臺主動公開的信息很有限,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增加了監(jiān)管的難度和成本,容易造成采購失控,滋生腐敗。所以,應當加強政府采購全過程預算及決算監(jiān)控,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監(jiān)控,提高采購的透明度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防范采購風險,讓政府采購真正陽光起來、健康起來。(文/任君)
來源:人民之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