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多數供應商合同制度簡析
http://www.zhuyuchen.cn/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3年04月23日
■ 樸二哲
由于受到電子化、國際化、地方分權化等的影響,現有的政府采購市場環(huán)境很難滿足公共機關和供應商的各種需求,政府采購市場不可避免要發(fā)生變化。以供應商為主的行政轉換為以需求者主的行政,封閉的公共采購市場轉換為開放透明的公共采購市場,以價格為主的公共采購市場轉換為以質量為主的公共采購市場,整個采購政策也勢必要隨之發(fā)生變化。
為了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變化,韓國采購廳需要改變總額合同及單價合同缺乏貨物的多樣性和采購人的選擇權受到限制等缺陷。因此,要引進新的制度,基于網絡電子商務誘導多數采購企業(yè)之間進行價格、質量、服務的良性競爭,同時要提高公共機關的貨物選擇權。
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市場
多數供應商合同制度是適合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商城)的合同方式,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廣泛應用。
其核心是把過去的一個品目只選定1個合同人的方式改善為1個品目選定多數供應商的采購制度,通過促進中小企業(yè)進入采購市場和扶持銷路來增強其競爭力和擴大采購人的各種貨物選擇權。根據《采購事業(yè)法》,韓國從2005年1月開始引進實行這種方式。
多數供應商合同的步驟
采購廳運行的多數供應商合同制度的步驟如下:
(1)采購公告
針對已確定規(guī)格,可商用化、單價合同的產品,并且具有競爭力、公共機關所需要的貨物進行采購公告。
(2)資格評審
評價最低履約能力——供貨業(yè)績(30分)+經營狀態(tài)(70分)達到85分以上時通過資格評價。在經營狀態(tài)評價中信用評價等級為B-時給予55分。
(3)協(xié)商價格
以各規(guī)格的交易成交價的加權平均價格(平均整體銷售量及銷售額的價格)或交易價格中頻度最高的價格等為基礎,制定協(xié)商標準,進行價格協(xié)商。
(4)簽約合同
與結束價格協(xié)商的3家以上合同對象簽定多數供應商合同,并注冊到國家集市綜合購物商城(http://shopping.g2b.go.kr)。
(5)交貨要求
采購人通過檢索、對比,從綜合購物商城注冊的貨物中直接進行采購。采購預計金額達到1億韓元以上時,為加強競爭性,采購人可針對5家以上合同對象進行價格、品質方面的二階段競爭,并選定供貨企業(yè)。
(6)支付貨款
采購人通過國家集市直接電子支付給供應商。
主要特征
截至2011年底,采購廳與約29萬個品目、4405家企業(yè)簽定了多數供應商合同。多數供應商合同物資向采購人供貨的業(yè)績達55527億韓元,占采購廳全年采購規(guī)模的31%,從而開拓了電子采購新市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多數供應商合同物資中中小企業(yè)的品目所占比重達97.9%,為眾多中小企業(yè)提供了參與采購市場和確保銷路的機會。
多數供應商合同的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許可供應類似貨物的所有企業(yè)參與進來,能體現公平性。
允許所有貨物供應質量、性能或效率等類似的企業(yè)參與合同競爭,消除進入公共采購市場的壁壘,能促進企業(yè)之間的競爭 。通過多數供應商合同供貨資格評審(通過條件:交貨業(yè)績3件以上、+B-以上信用),提供所有企業(yè)參與采購合同的機會。這能促進中小企業(yè)尤其是相對大企業(yè)或中企業(yè)條件較為惡劣的小企業(yè)、微型企業(yè)進入采購市場。
第二,提高貨物種類的多樣性,確保采購人的采購選擇權。
通過價格協(xié)商與多數供應商簽約價格,在協(xié)商標準價格以內達成協(xié)商的供應商均選為合同對象,簽約各種規(guī)格(各型號)來提高貨物的多樣性。現有的單價合同是1家企業(yè)供應1個品目,但多數供應商合同擴展至多家企業(yè)、多數品目, 供應商的供應品目多樣化,擴大了采購人的采購選擇權,實現了互利共贏。
第三,能靈活地應對采購市場的變化。
合同人要求用提高性能的新產品代替現有產品時,無需上調價格就能實現代替,使之誘導供應商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開發(fā)。合同期間,根據合同人的要求,供應商隨時能降低價格。采購人在大量采購多數供應商合同品目時,強制性適用“數量折扣制度”,能節(jié)省預算。而且,如IT等生命周期短、價格變動大的產品能降低價格或實現產品交替,從而彌補了現有單價合同的缺點,有效對應各種問題。
最后,能確保多數供應商合同企業(yè)之間的有效充分競爭。
多數企業(yè)的類似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從合同階段到交貨過程難以避免企業(yè)之間的競爭。通過多數供應商合同程序,不僅能進行價格競爭,還能進行品質和服務方面的競爭,有助于創(chuàng)造具有有效競爭力的采購市場。(作者系韓國政府采購廳行政事務官)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由于受到電子化、國際化、地方分權化等的影響,現有的政府采購市場環(huán)境很難滿足公共機關和供應商的各種需求,政府采購市場不可避免要發(fā)生變化。以供應商為主的行政轉換為以需求者主的行政,封閉的公共采購市場轉換為開放透明的公共采購市場,以價格為主的公共采購市場轉換為以質量為主的公共采購市場,整個采購政策也勢必要隨之發(fā)生變化。
為了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變化,韓國采購廳需要改變總額合同及單價合同缺乏貨物的多樣性和采購人的選擇權受到限制等缺陷。因此,要引進新的制度,基于網絡電子商務誘導多數采購企業(yè)之間進行價格、質量、服務的良性競爭,同時要提高公共機關的貨物選擇權。
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市場
多數供應商合同制度是適合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商城)的合同方式,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廣泛應用。
其核心是把過去的一個品目只選定1個合同人的方式改善為1個品目選定多數供應商的采購制度,通過促進中小企業(yè)進入采購市場和扶持銷路來增強其競爭力和擴大采購人的各種貨物選擇權。根據《采購事業(yè)法》,韓國從2005年1月開始引進實行這種方式。
多數供應商合同的步驟
采購廳運行的多數供應商合同制度的步驟如下:
(1)采購公告
針對已確定規(guī)格,可商用化、單價合同的產品,并且具有競爭力、公共機關所需要的貨物進行采購公告。
(2)資格評審
評價最低履約能力——供貨業(yè)績(30分)+經營狀態(tài)(70分)達到85分以上時通過資格評價。在經營狀態(tài)評價中信用評價等級為B-時給予55分。
(3)協(xié)商價格
以各規(guī)格的交易成交價的加權平均價格(平均整體銷售量及銷售額的價格)或交易價格中頻度最高的價格等為基礎,制定協(xié)商標準,進行價格協(xié)商。
(4)簽約合同
與結束價格協(xié)商的3家以上合同對象簽定多數供應商合同,并注冊到國家集市綜合購物商城(http://shopping.g2b.go.kr)。
(5)交貨要求
采購人通過檢索、對比,從綜合購物商城注冊的貨物中直接進行采購。采購預計金額達到1億韓元以上時,為加強競爭性,采購人可針對5家以上合同對象進行價格、品質方面的二階段競爭,并選定供貨企業(yè)。
(6)支付貨款
采購人通過國家集市直接電子支付給供應商。
主要特征
截至2011年底,采購廳與約29萬個品目、4405家企業(yè)簽定了多數供應商合同。多數供應商合同物資向采購人供貨的業(yè)績達55527億韓元,占采購廳全年采購規(guī)模的31%,從而開拓了電子采購新市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多數供應商合同物資中中小企業(yè)的品目所占比重達97.9%,為眾多中小企業(yè)提供了參與采購市場和確保銷路的機會。
多數供應商合同的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許可供應類似貨物的所有企業(yè)參與進來,能體現公平性。
允許所有貨物供應質量、性能或效率等類似的企業(yè)參與合同競爭,消除進入公共采購市場的壁壘,能促進企業(yè)之間的競爭 。通過多數供應商合同供貨資格評審(通過條件:交貨業(yè)績3件以上、+B-以上信用),提供所有企業(yè)參與采購合同的機會。這能促進中小企業(yè)尤其是相對大企業(yè)或中企業(yè)條件較為惡劣的小企業(yè)、微型企業(yè)進入采購市場。
第二,提高貨物種類的多樣性,確保采購人的采購選擇權。
通過價格協(xié)商與多數供應商簽約價格,在協(xié)商標準價格以內達成協(xié)商的供應商均選為合同對象,簽約各種規(guī)格(各型號)來提高貨物的多樣性。現有的單價合同是1家企業(yè)供應1個品目,但多數供應商合同擴展至多家企業(yè)、多數品目, 供應商的供應品目多樣化,擴大了采購人的采購選擇權,實現了互利共贏。
第三,能靈活地應對采購市場的變化。
合同人要求用提高性能的新產品代替現有產品時,無需上調價格就能實現代替,使之誘導供應商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開發(fā)。合同期間,根據合同人的要求,供應商隨時能降低價格。采購人在大量采購多數供應商合同品目時,強制性適用“數量折扣制度”,能節(jié)省預算。而且,如IT等生命周期短、價格變動大的產品能降低價格或實現產品交替,從而彌補了現有單價合同的缺點,有效對應各種問題。
最后,能確保多數供應商合同企業(yè)之間的有效充分競爭。
多數企業(yè)的類似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從合同階段到交貨過程難以避免企業(yè)之間的競爭。通過多數供應商合同程序,不僅能進行價格競爭,還能進行品質和服務方面的競爭,有助于創(chuàng)造具有有效競爭力的采購市場。(作者系韓國政府采購廳行政事務官)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