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采購代理機構負責人對筆者說:"我不主張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設標底,尤其是公開招標項目,競爭激烈,供應商的報價一般都不會太離譜。事實上,個別項目設了標底也是形同虛設,有時還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只要設了標底,投標人就會想方設法去打聽。"據了解,這位負責人之所以持上述觀點,主要是基于去年該采購代理機構遇到的一件事。
據介紹,這件事發(fā)生在一個辦公大樓項目的裝修招標采購中。采購人代表堅持要給此次采購設標底。
根據招標文件的規(guī)定,投標截止時間及開標時間為9月11日上午9∶00。開標當天早上7∶00,采購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就到了現場收取投標文件和進行其他準備工作。
7∶20過后,投標人的授權代表陸續(xù)趕到評標現場。雖然該項目的投標供應商不多,但到現場的人卻不少。
讓采購代理機構意外的是,到早上8∶00竟然沒有一家投標人遞交投標文件。在8∶25前后,各投標單位的代表突然都跑到了開標大廳外的各個角落,開始著急地拆封自己的投標文件,作出修改后再重新封裝。9∶00時采購代理機構共收到7家投標人的投標文件,有兩家到了現場的投標人因為重新拆封、修改后來不及密封,想要強行遞交投標文件但被代理機構拒絕。不過,這兩家投標人的7位投標代表還是進入了開標現場。
開標后,采購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發(fā)現,在場的9家投標人的41位代表無一例外地都滿頭大汗,可見前面修改投標文件后重新封裝的過程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
當采購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公布標底時,各投標人派出的投標代表都面面相覷并小聲嘀咕起來。在工作人員要求保持安靜后,開標現場才平靜下來。這時,剛得以安靜的現場突然出現一句特別清晰的抱怨聲:"真沒想到標底是錯的,害得我沒有按時交標書。"采購代理機構相關負責人循聲望去,聲音來自一家因為在投標截止時間前遞交的投標文件未密封好而被拒絕的投標人代表。其聲一出,現場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都聚焦到了該投標代表的身上,緊接著就是一陣笑聲。
唱標發(fā)現,所有投標人的報價都超出了標底上下浮動的范圍。由于招標文件對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硬性規(guī)定,因此評標活動在繼續(xù)進行。該項目評審結束之后,采購代理機構了解到,在此次采購中,投標人之所以早早到了投標現場卻按兵不動,不遞交投標文件,原因是還在想方設法打聽標底。在8∶10左右,不知道哪位投標人代表從哪里打聽到了所謂的該項目標底,于是現場的人都"行動"了起來--修改報價。開標之后他們才知道,之前打聽到的標底是錯的。
這件事過去后,采購代理機構負責人反思說:"政府采購完全沒有必要設標底。根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的規(guī)定,標底只能作為評標的參考,不得以投標報價是否接近標底作為中標條件,也不得以投標報價超過標底上下浮動范圍作為否決投標的條件。因此,設置標底其實沒太大的意義。"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